(一)基本要求
1. 各单位的申报成果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完整实施方案,且已实现规模化部署应用,具备较强的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对其他企业或行业具有较强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2. 各单位的申报材料应描述详实、重点突出、表述准确、逻辑严密,杜绝虚构和夸大。
(二)专业要求
1. 信息通信领域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重点围绕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标准化机房建设等方面,实现信息通信领域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2. 网络架构保护及容灾:重点围绕多重节点、多重路由、负荷分担、自动倒换、冗余配置等网络架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网络运行架构性安全隐患,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3. 网络设施保护:重点围绕核心机房、数据中心、传输干线、重要业务网元等通信设施和通信局(站),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保护措施,防范网络设施运行安全风险。
4.人身安全:重点围绕高空作业、带电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野外作业等典型场景,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5. 运行维护技术手段:重点围绕通信设施巡查巡检、通信设备扩容升级、关键指标监控告警、网络数据备份恢复、风险操作管控等方面,强化网络运行维护技术手段。
6. 风险隐患排查:重点围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管控、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的实施方案、工具手段等方面,推动信息通信领域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7. 应急预案:重点围绕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建设、极端场景应急预案库建设、跨区域跨专业智能容灾预案建设、现场应急处置预案演练等方面,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8. 知识图谱与大模型场景应用:重点围绕知识图谱、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在信息通信领域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应用方面,建立完善知识体系,深化数字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知识赋能。
9. 网络自智化:重点围绕网络数智化运行、信令风暴智能防控、网络故障智能管理等方面,增强网络运行智能感知、快速响应、自治自愈能力,提升网络智能化防护水平。
10. 新技术新产品:重点围绕保障信息通信领域安全生产和网络运行安全的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设备、配套设施及整体解决方案等,强化行业科技创新能力。